重庆领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欢迎您的光临!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重庆领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_咨询热线
  
图书分类
 党政图书
基层党务 | 领导干部

党员培训 | 文化用品

公文写作 | 党史党建

新书简介 | 党风廉政

党建带团建 | 
 法律法规
最新法规

法律裁判 | 法律小类

普法类 | 民事诉讼法

行政诉讼法 | 安全生产法

环境保护法 | 其它

刑事诉讼法 | 
 安监系统
安全生产法

安监系统用书 | 煤矿系统用书

光盘 挂图 标识标牌 | 安全生产管理

特种作业人员培训 | 
 考试类
公务员考试

干部选拔考试 |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

职证考试 | 法研考试

司法考试 | 
 图书馆配置
中小学配制

农家书屋配制 | 大学生书馆配制

幼儿园图书配制 | 
 纪委用书
纪委用书

 人大换届资料
人大换届资料 |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气象出版社 | 中国言实出版社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 研究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 红旗出版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 中国方正出版社

中共党史出版史 |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 
 农村农业
农村宅地

农业 | 
常见疑问 more
购物流程
购物流程
简单购物方式
付款方式
付款方式
多种付款方式
售后服务
售后服务
7天内退换货
运输说明
运输说明
7免费送货上门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图书分类 > 法律法规 > 工伤保险条例注释本
工伤保险条例注释本

  点击查看大图
标 题:工伤保险条例注释本
类别一:法律法规
类别二:最新法规
定 价:¥13.00
作 者:法律出版社法规中心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6-01
开 本:32开
页 数:0
立即预订
图书介绍
 
编辑推荐
★ 权威文本 选取标准文本,由相关法律有审定并撰写适用提要
★ 专业解释 对专业术语进行解释,对重点法条进行注释,每条提练条文主旨
★ 实用信息 条文下加注关联法规索引,书后附录文书范本、流程图等实用工具
★ 相关规定 附录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司法解释,以及其他实用政策信息
内容推荐
《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04年1月施行以来,对维护工伤职工合法权益,分散用人单位工伤赔付风险,规范和推进工伤保险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0年10月28日公布了《社会保险法》,该法专章规定了工伤保险制度,条例的有关规定需要与法律的规定相一致,因此,2010年12月20日,温家宝总理签署国务院令第586号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工伤保险条例〉的决定》,修订《工伤保险条例》。工伤保险的基本原则包括:一是强制性原则;二是职工个人不缴费原则;三是实行行业差别费率和企业浮动费率原则;四是工伤补偿与工伤预防、工伤康复相结合原则;五是一次性补偿和长期补偿相结合原则。
内容提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节录)
·关于执行《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
·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管理办法
·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
·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
·社会保险基金先行支付暂行办法
·申请工伤认定操作示意图
·劳动能力鉴定操作示意图
·工伤待遇确定操作示意图
·工伤待遇人员核准流程图
目录
《工伤保险条例》适用提要1

工伤保险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立法目的*
第二条适用范围*
第三条工伤保险费的征缴*
第四条用人单位的工伤保险责任*
第五条管理机关和经办机构*
第六条工伤保险政策和标准征求意见*
第二章工伤保险基金
第七条工伤保险基金的构成*
第八条工伤保险费率的确定*
第九条行业差别费率和档次的调整*

显示全部信息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04年1月施行以来,对维护工伤职工合法权益,分散用人单位工伤赔付风险,规范和推进工伤保险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0年10月28日公布了《社会保险法》,该法专章规定了工伤保险制度,条例的有关规定需要与法律的规定相一致,因此,2010年12月20日,温家宝总理签署国务院令第586号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工伤保险条例〉的决定》,修订《工伤保险条例》。工伤保险的基本原则包括:一是强制性原则;二是职工个人不缴费原则;三是实行行业差别费率和企业浮动费率原则;四是工伤补偿与工伤预防、工伤康复相结合原则;五是一次性补偿和长期补偿相结合原则。
新条例从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出发,突出强调了以下方面:
一、扩大了工伤保险适用范围
新条例规定,除现行规定的企业外,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还必须强制参加工伤保险,取消了原来授权各省自行决定个体工商户参加工伤保险的具体步骤和实施办法的规定,另外还规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都应当依照规定参加工伤保险。这一规定扩大了工伤保险制度覆盖的职业群体,有利于更多职业人群享受工伤保险的保障。
考虑到现实生活中有些行业的特殊性,按照原来的规定参加工伤保险具有一定的难度,在吸取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新条例规定:“对难以按照工资总额缴纳工伤保险费的行业,其缴纳工伤保险费的具体方式,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扩大了工伤保险的覆盖面。
二、调整扩大了工伤认定的范围
新条例规定,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这是新条例的最大亮点。不仅体现在立法内容上,也体现在立法形式上。
从立法内容来说,新条例将原来作出的上下班途中发生的机动车事故伤害都可以认定为工伤的规定,改为“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一进一出,公平合理”的立法理念:(1)解决了工伤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问题,一方面将原来的本人负主要责任的机动车事故排除在工伤认定范围之外,适当减轻工伤保险基金的负担;另一方面又将本人不承担主要责任的非机动车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事故、客运轮渡、火车事故纳入工伤认定范围。“一进一出”,有利于落实工伤保险基金的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则。(2)这一修改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随着交通工具种类日益增多,员工上下班途中的风险不仅限于机动车事故,也包括非机动车、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等,因此,将后者所造成的意外伤害也纳入工伤认定的范围,体现了公平的原则。(3)明确了上下班途中的交通事故需满足“非本人主要责任”的条件,这是对1996年《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的有选择回归,也解决了历时已久的是否应当将“无证驾驶”等诸如此类的本人负主要责任的事故伤害认定为工伤的争论,更重要的是体现了鼓励遵守交通法规的道德价值取向。
另外,新条例修改后,工伤认定的排除范围缩小,将原来的“因犯罪或者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修改为“故意犯罪的”,实际上等于是扩大了工伤认定的范围。职工有过失犯罪或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但只要符合工伤认定的条件,也同样可以享有工伤保险权益。
三、简化工伤认定、鉴定等程序
新条例规定,对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的工伤认定申请,应当在15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明确了再次鉴定和复查鉴定的时限;取消了工伤认定争议中的行政复议前置程序;规定了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期间不停止向认定工伤的职工支付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意图是希望通过这些规定简化工伤处理的程序、缩短工伤职工的维权时间,这些规定对于参保职工来说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四、提高了工伤保险待遇
新条例将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的标准调整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也作了调整,分别按照部分丧失、大部分丧失与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相应增加1、2、3个月的伤残补助金。这也是新条例的重大亮点之一。这一调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伤保险待遇,有利于保障工伤职工及其供养亲属的基本生活,切实帮助工伤职工解决实际问题。
五、增加基金支出项目提高保障安全
新条例明确了将工伤预防的宣传、培训等费用纳入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规定,在制度建设上更加重视工伤预防,这是有积极意义的。另外,修改后的条例将原来由用人单位支付工伤职工的“住院伙食补助费”、“到统筹地区意外就医交通食宿费”以及“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时的一次性医疗补助金”,都改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用人单位承担的工伤保险待遇的支付范围大幅缩小,限于停工留薪期待遇、停工留薪期护理费及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时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另外,新条例还规定,用人单位参加工伤保险并补缴应当缴纳的工伤保险费、滞纳金后,由工伤保险基金按新的规定支付新发生的费用。
这些规定与修改前相比较,不仅大大地扩大了工伤保险基金的支出项目,减轻了企业的工伤负担,也大大地增强了职工获得工伤保险待遇的安全性。应该说,这也是新条例的重大亮点。
六、加大了行政处罚的强制力度
新条例增加了对不参加工伤保险和拒不协助工伤认定调查核实的用人单位的行政处罚的规定。对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的,由社会保险部门责令补缴应当缴纳的工伤保险费并按日加收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处以欠缴数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对用人单位拒不协助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对事故进行调查核实的,可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应该说,新条例对不参保的处罚力度在加大,有利于扩大参加工伤保险的职业群体,增加职工工伤权益的保障水平。
 
相关图书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简明读本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
法律援助文书实用手册

法律援助文书实用手册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百问百答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
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选编

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选
中华人民共和国 市场监管法律法规全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 市场监
重庆领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_产品认证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购物流程  -  付款方式  -  售后服务 -  运输说明
    版权所有  © 重庆领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2012-2013

电话:023-86515800      传真:023-86515833

地址:重庆市巴南区李家沱街道龙洲大道2892号附11号协信车时光9栋13-18    网站建设:重庆在沃科技有限公司

科技查新报告 渝ICP备20003586号-1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27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