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图书分类 > 党政图书 > 《士心热评:互联网时代的评论写作实践与思考》 |
 |
点击查看大图
|
标 题:《士心热评:互联网时代的评论写作实践与思考》 |
类别一:党政图书 |
类别二:新书简介 |
定 价:¥86.00 |
作 者:崔士鑫 |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0-08-01 |
开 本:16开 |
页 数:0 |
 |
士心热评:互联网时代的评论写作实践与思考 内容简介本书是作者于2014年11月-2017年7月, 刊发于人民网《士心热评》专栏中的评论文章结集。全书共收录多篇评论作品, 且均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内容多取材于互联网热点事件, 如博导母女合体发论文、官员任前公示2000万房产、魏则西事件等。通过有的放矢, 针砭时弊, 激浊扬清, 体现了党报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 士心热评:互联网时代的评论写作实践与思考 目录前言:党报评论写作的实践与思考(下) / 1 治标正本:体味“反腐新思维” / 001 女干部骂死保安:说好的教育成果呢? / 004 *牛城管,提出队伍管理新课题 / 007 任期不严格,“突击提拔”顽症难治 / 010 党政网:“挂标”更需“达标” / 012 官员通奸:须分清道德败坏还是权色交易 / 014 办公用房标准为何不减反增? / 016 权力衍生的“魅力”不靠谱 / 018 众多“狱中爱迪生”令人生反腐新忧 / 020 期待“受贿4 万退400 万”的下文 / 023 防止“审腐疲劳”还需长效良药 / 025 “疯抢”马桶盖还应戳中谁的痛点 / 027 用统一规范治理政府网站“懒政” / 030 “村官嫖娼”警示“蝇腐猛于虎” / 032 贫困县建“亿元牌坊”为何拦不住 / 034 “政府文件7 天内下发”的制度意义 / 037 谁能管住“书记公款修阴宅” / 040 “市长吸毒”缘于八小时之外太任性 / 043 当“假差额”遇上“真贿选” / 046 对“五毒干部”不能只看热闹 / 049 怎样让“书记辞职”不被过度解读 / 052 政府部门“各自为证”难题怎么破 / 055 “局长下乡吃请被异性烫伤”不只是荒唐 / 058 “抢记者相机”是不应有的“次生灾害” / 060 关注“新媒体中代表性人士”带来的启示 / 062 “京A 车牌腐败案”拷问“一把手”权力规范 / 065 如何看待“千人相送”“好书记”变身贪官 / 068 从官场“桃花劫”说官员违纪公开 / 071 遴选“优秀县委书记”应不拘一格 / 074 对“县长让儿吃空饷”法律不该缺位 / 077 “博导母女合体发论文”,教育部门该做啥? / 080 “贪二代”因何会“子承父业” / 083 对农民工送“不作为”锦旗不该如此“作为” / 086 别让腐败者的“有情有义”乱了价值观 / 088 “刚出狱就当选村主任”带来的警示 / 091 “副市长坠楼”何必让公信力如此受伤 / 094 “12 岁上班”引质疑,又曝党政部门“回应力”短板 / 097 “山西缺官”正是“凡提必查”创新之机 / 100 破除“抱团腐败”不能都指望“小三”“小四” / 103 “纪委干部网上举报市领导”因何“敏感复杂” / 106 “法官犯法”“贪官节俭”说明了啥 / 109 终身追责促“关键少数”坚守“生态红线” / 112 拔出“萝卜招聘”背后的“大萝卜” / 115 西藏工作,与你我的生活并不遥远 / 118 如何让“*悲伤作文”结局不再“悲伤” / 121 胜利日阅兵:塑造战胜国的国民心态 / 124 政府部门早就该随“广场舞”动起来 / 127 痛批“两面人”莫如筑好“八堵墙” / 130 “法院院长维权”似应更多些“阳光” / 133 “警力不足”更要警惕“混水摸鱼” / 136 “纪委书记求批评”谁应反思 / 139 “官官相求”不除 “因公醉亡”难止 / 142 “私款公用”被查处,为何让人细思恐极 / 145 政府部门为民办事不应也“论个卖” / 148 县官赌博免职后“火速复出”民意难容 / 151 政府采购“千元U 盘”反映预算任性 / 154 清除“农村苍蝇”不能光靠中纪委督办 / 157 如何让“点名曝光”的力度再大些 / 160 “官员任前公示2000 万房产”应予鼓励 / 163 政府管慈善,需多些“互联网思维” / 166 “十三五”能否根治“视法院为政府部门”顽症 / 169 社区主任单笔索贿5000 万元,底气何来? / 172 书记被曝戴名表,不该“按下不表” / 175 让80 多岁老人看QQ 通知领补贴,暴露“便官”思维 / 178 官方搞“盛筵”,须防“自费奢靡” / 181 住建局长骗媒体“不是局长”,不宜“检查”了之 / 184 书记校长被“连锅端”式处分,警钟为谁而鸣 / 187 不应让患病乘客再遭政府部门颟顸推诿 / 190 防止“任性区长”再任性,避免“王指倒”们再跌倒 / 193 招生处长“帮”过的人如何处理,也应有下文 / 196 记“工作日志”,应成领导干部的“标配” / 199 城管与厅官握手言和,还欠公众一个道歉 / 202 履历成谜的不止一位“女副县长” / 205 求抄忏悔书,缘于少数干部已失去说真话能力 / 208 群众办证跑9 次,须追问“政务公开是否到位” / 211 怎样压减权力“又大又实”的弹性空间 / 214 让受助贫困生请吃饭,只因常识没变规矩 / 217 县委书记“敢言”,为何令人喜忧参半 / 220 “天价幼儿园”争议,曝“媒介素养”短板 / 223 别让反“四风”成果打“两折” / 226 怎样看“80 后博士副县长”的“封侯非我意” / 229 防止“翻烧饼”,强化“规划法定”是关键 / 232 唯有立“明规矩”,才能破“潜规则” / 235 “拍照式扶贫”的戏码不应再演 / 238 延安农民领不到“灾后补助”,为何格外让人不安 / 241 高铁不卖方便面,缘何引发争议 / 244 灾难后表彰,莫成“焦头烂额为上客” / 247 呼格案追责,至少把话说到位 / 250 制止村民乱办酒席,得多点“巧劲” / 253 职称评聘“朝令夕改”,政府咋能不算“诚信账” / 256 政府不执行判决“耍赖皮”,怎么治 / 259 立法研究项目“外包”给智库,好处何在 / 262 “冒名上大学”调查公告不应如此敷衍 / 265 在线辅导教师收入超网红,官方莫轻言禁止 / 268 假冒婴幼儿乳粉案,政府发声不能是“婴幼儿”水平 / 271 “不尿任何官员”的村支书,为何没人管? / 274 辞了局长干科员,“干部懈怠”困境怎解 / 277 “蜗牛奖”能治好“拖延症”吗? / 280 “线上聊天”“网上蹲点”,领导干部不会不行了 / 283 当初如有“天价虾条款”,或许不会“天价鱼”频现 / 286 谨防“落马贪官逆袭”的负效应 / 289 魏则西事件,问到深处是监管 / 292 打倒了李彦宏,就不会有第二个魏则西? / 295 再问魏则西事件,为何监管总是不到位 / 300 县级公路收门票,有违行政法基本原则 / 303 敢亮真相,“全国辟谣平台”才有作用 / 306 干部一年一个岗,“重点培养”莫成“拔苗助长” / 309 不负伟大实践,给“做法”“活法”一个有力的“说法” / 312 1400 万元买70 万元卖,“公家账”咋让人看不懂 / 315 须追问“*牛村主任”是怎样养成的 / 318 地方车改后干部不愿下乡,不只是好作风缺位 / 321 退休人大主任“替儿争位”被查处,真相不宜含糊 / 324 有些干部“不会说话”,那就常来点“官员真人秀” / 327 面对“天价学区房”,政府该怎样出手 / 330 权力蛮横,不啻在群众心头“捅刀” / 333 问责条例:让失责必问成为常态 / 336 “冒名上大学”调查,非得“上级责令”公开? / 339 对“执法记录仪选择性损坏”的担忧,别当笑话听 / 341 “网络时代更需理性”:大学毕业时说这个有点晚 / 344 如何防止“红顶中介”成为“权力掮客” / 347 “取消公务员双休日”,朝令夕改说明了什么 / 350 一生办证超400,怎样走出“证明越多信任越少”困境 / 353 党内不但要问责,还应以看得懂的方式问责 / 356 与“更衣室里送钱”相比,更应查清这个细节 / 359 责任书变“白条”忽悠了谁 / 362 政府公布的真相为何跑不赢传言 / 365 勤于改地名,恰恰是一种“懒政” / 368 领导坐在阴凉处搞慰问,如此做秀让人心凉 / 371 省委书记说这些,能否助推干部解脱文山会海 / 374 没拿金牌就无权说话,折射理念偏差 / 377 应让于法无据的“廉政账户”走入历史 / 380 打破县长任期定指标,小心催生“政绩泡沫” / 383 电信诈骗,亟须正视的社会治理“大考” / 386 多次公车千里接送理发师,可虑之处在哪 / 389 怎样发月饼,“节日福利”才不会变“节日腐利” / 392 让干部掏钱“修门面”,不合精准扶贫本义 / 395 “限购令”催生“假离婚”,政策漏洞不可忽视 / 398 设立“委屈奖”,不是依法行政的正解 / 401 不交保护费就报复?“违建”背后的“违纪”当严查 / 404 让长征成为永恒的“理想信念之镜” / 407 在占道摊点买菜被通报,执纪应防“过犹不及” / 410 严格党内政治生活:用好这一从严治党法宝 / 413 副县长扶贫嫌群众脏,须给干部思想“洗洗澡” / 416 “以不错干部为重点”凸显以上率下从严治党决心 / 419 雾霾爆表不启动应急,这回真与“风”有关 / 422 权力监督也要引入“互联网思维” / 425 “互称同志”本不该成新闻 / 428 死亡税率,政府且莫忙于向企业“讨说法” / 431 严防执纪“灯下黑”,纪检才能“自身硬” / 434 “忏悔录”公开,如何用好这部反面教材 / 437 5 年奋斗不寻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发展阶段 / 440 后记:并非结束,亦非序章 / 443 展开全部 士心热评:互联网时代的评论写作实践与思考 作者简介崔士鑫,人民日报社研究部主任,不错编辑,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博士。1989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到人民日报社工作。曾任人民日报社政治文化部政法采访室副主编、党建采访室主编,人民日报社总编室副主任,中央常备记者。2007年到2014年援藏期间先后任西藏日报社副总编辑、总编辑。6次获中国新闻奖,其中特别奖一次(文字评论)、一等奖两次(文字评论、文字系列)。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著有《历史的风向标》《看懂尼泊尔》《拉萨胜迹探幽》《西藏朗县》等,合作著有《亚洲四小龙,飞越地平线》《专业采访报道学》《雪域边线行》《重走解放军进藏路》等,联合主编《中国媒体融合发展年度报告》。 |
 |
相关图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