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 重视党的政治建设,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贯主张,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在我们党的发展史上,党的政治建设一直处于重要位置。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鲜明提出,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这个重大论断与“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一起,在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中处于醒目位置,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居于重要地位,在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能力建设中起着关键作用,对于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书名:新时代的政治建设 读者群体:党员干部 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6 作者:裴泽庆 主编 开本:16开 定价:49.00元 书号:9787509846247 本书看点: 1、本书作为《新时代党的建设》丛书中的一本,内容权威、可读性强,围绕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几个方面进行全面论述; 2、本书由中共四川省委党校、行政学院副校院长裴泽庆领衔相关党建专家联袂撰写; 3、紧扣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理论和方法进行展开,明确了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性,为思想建党和制度建党提供了方法; 4、“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推荐读物; 内容简介: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为帮助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大意义,并为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提供有力支撑,本书围绕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理论和方法展开,明确了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性,也为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提供了方法,对于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信念、加强理论修养、提高执政能力,践行旗帜鲜明讲政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目 录: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 / 001 一、无产阶级运动全过程都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 001 二、中国共产党对党的政治建设的历史传承 / 015 三、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 020 第二章 坚守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 / 031 一、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 / 031 二、中国共产党坚定理想信念的历史传承 / 041 三、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 / 050 第三章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 / 057 一、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 057 二、民心是最大的政治 / 061 三、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 / 064 四、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 068 五、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 073 第四章 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 078 一、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必须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 078 二、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全党共同的政治责任 / 084 三、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必须维护 习近平同志的领导核心地位 / 089 四、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必须有纪律和制度作保证 / 092 五、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关键是抓住关键的少数 / 096 第五章 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 / 101 一、政治路线的基本内涵及其属性 / 101 二、政治路线的地位作用 / 103 三、坚持政治路线的极端重要性 / 106 四、新时期党的政治路线 / 109 五、坚持党的政治路线的基本要求 / 110 第六章 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 116 一、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历史传承 / 116 二、当前违反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主要表现及原因 / 124 三、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极端重要性 / 129 四、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核心要义 / 134 五、切实把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 138 第七章 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 / 143 一、民主集中制的探索与形成 / 144 二、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的最大制度优势 / 150 三、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 / 158 第八章 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 / 171 一、好干部不会自然而然产生 / 172 二、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 / 177 三、匡正选人用人风气 / 181 四、完善选人用人机制 / 187 第九章 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 / 192 一、自觉抓好理想信念这个根本 / 192 二、自觉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 / 196 三、自觉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 / 204 四、自觉抓好改进作风这个支撑 / 210 第十章 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 / 214 一、锤炼政治品格是提高政治能力的基本要求 / 214 二、提升理论素养是提高政治能力的必要条件 / 216 三、加强党内政治生活锻炼是提高政治能力的重要途径 / 224 四、增强群众工作本领是提高政治能力的时代要求 / 226 五、增强政治领导本领是提高政治能力的检验标准 / 234 |